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勝利閉幕。這次全會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深入分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是我們黨歷史上又一重要綱領性文獻,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堅強決心,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時代意義。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開放來推動事業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主題、總目標、重大原則、根本保證,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新征程上,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打鐵必須自身硬。新征程上,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乘歷史大勢,走人間正道。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
——二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在扎實奮斗中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逐漸變成美好現實。
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工業化歷程,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幟,也必然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面臨許多復雜矛盾和問題,必須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藩籬、激活力、迎挑戰,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這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新征程上,只有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才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錨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進一步擦亮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夯實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一系列部署涵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抓住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核心和關鍵,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是干出來的,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新征程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我們就一定能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輝煌。
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三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既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一脈相承,又同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相銜接,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目標導向,匯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刻把握改革規律,總結改革開放寶貴經驗,創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錨定這個總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實踐充分證明,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方能確保改革開放事業蹄疾步穩向前推進,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特別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需要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牢牢把握發展主動和歷史主動。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錨定到2035年要實現的改革目標: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任務,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目標指引方向,奮斗開創未來。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讓我們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弘揚實干精神,把準方向、守正創新、久久為功,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共同譜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始終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
——四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貫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等原則。“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對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必須長期堅持,認真貫徹落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偉大的歷史主動、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歷史性轉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科學總結,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指明了改革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揭示了改革的價值取向,堅持守正創新體現了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突出了制度的關鍵作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明確了改革的重要保障,堅持系統觀念彰顯了改革的科學思維和方法。“六個堅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一個邏輯嚴密、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進一步深化了對改革規律的認識,既是“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深刻總結,更是“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行動指南,為我們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好運用好“六個堅持”的重大原則,不斷以改革開放新作為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境界。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守正創新,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就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堅持系統觀念,就是要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深刻領會“六個堅持”重大原則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實踐要求,將其不折不扣貫徹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領域各環節全過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我們定能推動改革開放事業行穩致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高質量發展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部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要深刻理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不斷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新局面。實踐充分證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還有許多卡點瓶頸需要破解。面對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推動解決。拎衣要拎衣領子,牽牛要牽牛鼻子。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越是艱巨繁重,面臨的問題和矛盾越是紛繁復雜,就越要堅持重點突破,發揮好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強大動力、創造更好條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就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出系統部署,體現了對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關系的深刻把握,為我們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指明了前進方向。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處理好這個核心問題,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到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再到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全會的一系列部署力度大、舉措實、含金量高。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讓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來進行。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涵蓋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釋放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立足發展新階段,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夯實戰略支撐、注入強勁動力,就能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始終把握發展主動權。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壯闊實踐中,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打好關鍵之戰,以重點突破帶動改革整體推進,我們就一定能穿越激流險灘、跨越層巒疊嶂,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境界,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局面。
以開放促改革,書寫中國同世界合作共贏新篇章
——六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部署,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堅定決心。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從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到力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生效;從不斷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到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行業準入;從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搭建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合作平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不僅讓中國的發展惠及國際社會,也讓看好中國發展前景成為世界的普遍共識。
鑒往事,知來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根據我國改革發展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也是把握發展規律、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之舉。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更有力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每一輪改革總是伴隨著新一輪開放,更深層次的開放總能推動改革向縱深邁進。擴大開放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動力。從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到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從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到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再到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全會著眼于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有利于加快制度建設、法規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開辟新空間。
開放帶來進步,合作才能共贏。改革開放是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14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世界來說,這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將為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新征程上,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譜寫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新篇章,中國人民必將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前行、共謀發展,共同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
——七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之一。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凸顯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我們黨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戶籍制度改革讓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讓1.4億多群眾喜圓安居夢,個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實踐深刻昭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開放事業才能底氣堅實、動力強勁、前景光明,不斷造福億萬中國人民。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民生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持續增進人民福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堅持人民至上,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就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按照全會作出的部署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改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不斷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改革、推動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就一定能匯聚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創造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
——八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重大原則首位,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就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等作出部署安排。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的堅強決心,必將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上而下形成黨領導改革工作體制機制,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有效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克服艱難險阻,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踐啟示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寶貴經驗,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前進道路上,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要自覺在大局下行動,確保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確保取得實效。要謀劃推進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鮮經驗。要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圍繞解決突出矛盾設置改革議題,優化重點改革方案生成機制,完善改革激勵和輿論引導機制,營造良好改革氛圍。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既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以調動全黨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就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建立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完善黨員教育管理、作用發揮機制……扭住關鍵環節,抓住重點任務,通過改革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制度機制,就能有力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爭做改革發展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帶動全社會更深刻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越是深入推進,就越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要根據全會的部署和要求,健全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機制,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已經繪就。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求真務實、敢作善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不斷譜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篇章。
來源:新華社